Chen Gang home

125随笔

2005-12-05

某种性质的冲突,总是在身体里进行。由它造成的紧张矛盾或是它本身,怕是构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某种本质。因而,恐惧与不安,是不是秘密着在伴随我们表现出来的每种行为?

我相信这种感觉是在事实上驱使了人类的种种激情激烈行为,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动物界,并且越行越远。

我相信这是比“使用工具”更深远的理由,人类的一切行为应基于情感而非思辨。我们通常是爱上一个人然后去思考我们爱上她(或他)哪里,还是相反?抑或说,人类是先想要变成人类然后变成人类还是在转变后开始思考这一切的缘由?心理学在先,而后是逻辑与分析,不是反过来,我想在人的本能上是这样的。

根据我对基督教浅薄的认识,那是一个人格分离的教宗,在西方特别的盛行。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是背负着罪,只有主是纯洁的。当你犯了错,你只需要祈祷,只要你请求,就一定可以得到宽恕。这种西方人执着的人-神的神学传统,其实讲的是人格的二元论,把人格中纯洁的分子作为主独立出来,留下需要洗净的自我。这其实是一种廉价的自我原谅。

显然的,这种宗教观(也就是人质论)让西方在理性上走的更远,因为他们对另一方面了妥协和回避的态度。虽然他们因此创造了伟大的文艺复兴,并且在科学和生活态度上走得更远,但我仍不得不说,这种认知的方法是有问题的。

即使在一些西方著作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认为,那种回避向内察看却从客观方面去作的努力就像是想把人的二元论冲突从智力平面分辨出来并加以中和一样,是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回报的。